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;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。新教育實驗的形式下,棠湖小學(南區)深入學習新教育的豐富內容,力爭通過“建設書香校園”的活動,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,全面提升師生的整體素質,從而提高教育質量。
兒童閱讀需要積極的氛圍,需要成人,尤其是教師做出榜樣。老師們通過各班情況,從必讀書目進行選擇,從“導讀、推進、匯報”三類課型,對孩子們進行方法指導。
《列那狐的故事》一書通過動物之間的故事,展示了中世紀法國各種社會力量矛盾和斗爭的錯綜復雜的局面。彭儒儀老師用“聞其言,觀其行”的方法引導孩子總結列那狐的特點,課堂生動有趣,孩子們興致盎然。
在閱讀《童年》時,李洪晴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回味,勾起了彼此意味深長的童年記憶,仿佛兒時就在昨天,過去的時光就在眼前緩緩流動。
王勤老師細致入微、條理清晰地帶著孩子們梳理《列那狐的故事》的目錄,用書中經典部分深深吸引了同學們,孩子們臉上的笑容,就是閱讀興趣濃厚的最好證明。
《草房子》里溫暖的故事或許最能觸摸到孩子柔軟的內心,看,他們端端正正地在張心頤老師的帶領下接受心靈的洗禮。
在講《孤獨的小螃蟹》一書時,蒲彩柳老師將其中的故事娓娓道來,讓孩子們都著了迷,他們強烈渴望著親近更多的角色。
師生共讀《窗邊的小豆豆》一書時,周青老師循序漸進,讓孩子們進行沖關大挑戰,抓住幾個中心問題,在緊扣書籍主旨的同時讓孩子們發散思維,自主交流。
在閱讀過程中,有了老師們的指導,孩子們才能有效落實思維訓練,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方法,才能讀好書,好讀書,逐步成長為“獨立而成熟的閱讀者”。
此次多姿多彩的閱讀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,對于學生,播種了良好的閱讀習慣,激發了濃厚的讀書興趣,開闊了嶄新的學習視野,樹立了博覽群書的求學意識。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,棠湖小學(南區)的師生能共同攜手,讓這縷怡人的書香飄蕩于校園的每個角落,使校園更富人文底蘊,更加充滿智慧和生機。
撰稿人:曹文靜
審稿人:羅亞蘭